【典型案例】 党建引领 培根铸魂 创新红色文化育人模式
发布日期:2024-10-02 浏览次数:831
安徽绿海商务职业学院董事长 党委副书记 陈孝云
内容摘要:习近平总书记指出,“要把红色资源利用好,把红色传统发扬好,把红色基因传承好。”安徽绿海商务职业学院切实履行“文化传承与创新”主体责任,在创建“党建引领示范校”过程中,将弘扬红色文化作为校园文化建设重要目标,创新红色文化育人模式,将红色文化传承纳入人才培养方案、融入课程体系建设中,构建了较为完整的人才培养体系,突出了红色文化在立德树人中的地位与作用。
一、案例背景
习近平总书记指出,“当代中国青年是与新时代同向同行、共同前进的一代,生逢盛世,肩负重任。”如何树立青年学生的理想信念,培养学生具有信念坚定、纪律严明、艰苦奋斗、无私奉献的文化内涵,是高等教育“为谁培养人,培养什么样的人,怎样培养人”的核心问题。安徽绿海商务职业学院以党建为引领,坚守为党育人为国育才的宗旨,积极履行文化传承与创新职能,提出了红色文化育人的总体建设目标,把党的建设融入日常管理、红色文化注入思政教育、红色基因汇入绿海文化,着力打造“传承红色基因,厚重青春底色”铸魂育人品牌,取得了明显的成效,促进了学校健康快速发展。
二、做法与特色
(一)通过注重顶层设计,创新红色文化育人模式
1.成立领导小组,落实主体责任
将红色文化育人作为学校建设重要目标,成立红色文化教育领导小组,明确职责分工,上下“一盘棋”,形成党委统筹指导、各部门积极参与的联动机制,明确目标任务,切实履行工作职责。
2.打造“一个中心”,推行“六个结合”
系统性构建学校文化育人主渠道,着力打造“一个中心”,即红色文化教育研究中心。推行“六个结合”,即将红色文化教育与理想信念教育相结合,与学习中国革命史相结合,与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学相结合,与师德师风建设相结合,与平台载体创建相结合,与大学生成长成才相结合。
3.制定培养方案,突出“三性”
学校将党史国史、革命文化、红色文化等文化育人因素写进人才培养方案,将红色文化教育落实在人才培养方案的各个环节,要求突出“三性”,即时代性、创新性、体系性。按照三年六学期学段进程,设计开展“爱国、守纪、勤学、感恩、诚信、笃行、敬业”主题教育。培养学生的家国情怀、人文情怀和世界胸怀,激励学生爱党爱国、坚守理想、守纪好学、艰苦奋斗、诚实做人、学会感恩、爱岗敬业,有效增强了学生的理想信念。
4.实施“十个一”工程
设计实施红色文化基因注入绿海文化“十个一”工程,即:讲好一门课程、建好一个基地、打造一支队伍、开设一个图书角、创办一个主题影院、举办一次竞赛、结成一个对子、办好一个阵地、建设一个校园,突出红色文化在立德树人中的地位与作用,形成了较为系统的红色文化育人模式。
(二)创新工作举措,开展红色文化教育教学活动
1.夯实第一课堂“主阵地”
扎实推进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核心价值观和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进课堂、进教材、进头脑。构建“思政课程+课程思政+红色文化”体系,通过组织课程思政专题培训、开展课程思政示范课比赛等推进红色文化内容的课程渗透,探索、优化思想政治理论课模块化教学的路径。编制《课程思政教学典型案例》,结合地域红色文化元素,将红色文化有机渗透至专业课程学习之中。
2.拓展第二课堂“辐射面”
联动人文科技大讲堂、江淮国学大讲堂和星青年文化大讲堂,开设红色文化系列选修课程,多向发力,传播、传承和创新红色文化和革命文化。联动红色文化建设基地、爱国主义教育基地、红色文化博物馆、革命烈士陵园等开展“行走的思政课”“展馆里的思政课”活动,赓续红色血脉,传承红色基因。
3.促进文化传播“信息化”协同安徽省高校网络思政中心建设学校网络思政平台,开设“红星闪耀”“行走在祖国大地上”“绽放青春,挺膺担当”等主题专栏,进行“英雄模范事迹”线上展播。在党建文化馆陈设VR无线探索平台设备和红色基地打卡设备,学生在虚拟空间中参观学习全国各大展览、纪念馆展陈内容,切身体验,增强情境式、沉浸式、互动式教育实效。组织师生收集整理百封红色家书,在“星青年职教频道”诵读展播。
(三)整合内外资源,创建红色文化教育基地
1.创建“四位一体”思政教育平台在全省民办高校率先打造“星青年文化广场”“党建馆”“党建文化广场”“智慧思政教室”四位一体思政实践教学基地,重点展陈重大革命历史事件和重要革命人物事迹,让学生置身于红色文化环境场所,耳濡目染,发挥潜移默化的育人功能。同时开发红色文化系列课程、红色文化系列微课和短视频等,开展思政课程与课程思政示范课教学比赛,打造红色文化教学精品。组织学生利用现有“场”“馆”“室”开展系列活动,让红色文化看得见、进头脑、见行动。通过接待参观学习、党员轮训、开展主题党日活动、举行入党宣誓、重温入党誓词、开展红色文化演讲比赛、唱红色歌曲、颂红色经典、专家培训讲座、开展丰富多彩的影视思政教学、座谈交流等一系列教育形式,开展思政课程和课程思政教学,取得了党建引领、立德树人双重硕果。举办红色文化传播研讨会、红色文化讲解员大赛等活动,把学、思、做融为一体,使教化的效率、内化的效果、外化的效益有机统一,取得了良好的教育教学效果,受到了广大师生的欢迎,得到了各级领导的好评。
2.优化教育环境精心打造校园实施布局,让红色文化随处可见,随时可学,随时可悟。校园内道路两旁红旗飘展,红色横幅标语处处可见,学校办公室、教室、宿舍、食堂、报告厅、图书馆等活动场所,悬挂着从新民主主义革命到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新时代时期伟大的革命家、思想家、科学家和新时代的劳动模范、大国工匠等人的肖像或励志语录,让学生置身于红色文化的环境之中,耳濡目染,发挥环境潜移默化的育人功能。
3.挖掘校外红色教育资源充分发挥区域红色资源优势,先后与新四军史料陈列馆、安徽名人馆、金寨县红色革命博物馆、安徽红色文化博物馆、渡江战役纪念馆等十多家场馆共建红色文化实践教学基地等作为师生学党史、悟思想、学楷模、强信念的重要思政课校外基地,定期开展重温红色经典实践活动。
4.汇聚专家智慧资源学校牵头成立安徽省当代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研究中心、中国红色文化研究会安徽省工作委员会等专门平台。平台汇集全省哲学社科界、历史文化界专家40余人,着力开展理论研究、思想宣传、专著出版工作。联合安徽历史文化研究中心举办“勠力红又专,赋能星青年”专家研讨会。依托平台资源和专家指导培训,结合在井冈山、南湖革命纪念馆、抗日战争纪念馆等省内外红色文化基地开展实践教育,系统性培养教师的文化育人能力素质,为传承红色文化提供人才保障。“红研会”遴选的“百个红色经典、十大实践基地、五个活动项目”,对推动学校传承红色文化发挥了重要指导作用。
(四)注重知行合一,推行红色文化感悟践行
1.日常教育
以“强国之路,青春使命”为主题,持续开展新生入学、庆“七一”“十一”、纪念“五四”等系列红色文化主题教育活动。每学期深入开展党史宣讲、红歌合唱、红色故事主题演讲教育活动。定期通过书记校长“早餐会”“下午茶”、升国旗仪式、中华经典晨读、主题班会、学雷锋宣传月、开展文明校园和文明班级、文明宿舍、文明家庭创建等活动,培育文明素养,滋养师生心灵,涵育师生品行,引领社会风尚。
2.筑梦教育
学校定期开展“追寻红色足迹,筑梦热血青春”的红色实践活动。每年暑期组织社会实践团队深入革命老区,追寻和探访革命足迹。2021年组织300名学生徒步走进大别山,实地感受革命征程,重温红色经典活动。2022年联合中央教育电视台和合肥团市委,奔赴金寨红军广场拍摄了《为职业教育礼赞》《星青年:新时代职教之路的执火者》两个专题片,在中国教育电视台、人民网、新华网等多家主流媒体宣传推广。2023年“七一”前夕,组织80余名师生开展为期3天的“行走的思政实践课”活动,走访徽杭古道,领略徽商精神,筑牢理想信念,得到了央视《新闻联播》等20多家主流媒体的纷纷报道。
3.社会实践教育组织开展“三下乡”社会实践活动、关爱留守儿童“点亮心灯”行动、学雷锋系列活动和创业实践活动,提高学生党性觉悟、服务意识和社会责任感。大力培养学生乐于奉献的精神,组织学生先后服务过全国两会、世博会、中博会、世界制造业大会、国际徽商大会等国际性、全国性赛会。星青年学子发扬革命精神,以良好的形象、专业的服务、奉献的精神得到主办单位认可,曾荣获第十一、十二届“安徽青年志愿者优秀组织奖”、上海世博局授予“最佳志愿团队”等多项荣誉称号,产生了良好的育人实效。
4.打造“12345”工程
即培养学生能够展示一次红色精彩演讲、诵读两部红色经典著作、善跳三支红色舞蹈,参与“策划一次红色活动、开展一次志愿服务、申领一个红色创业项目、设计一份商业计划书”四类实践,具备“心态、时间、学习、目标、行动”管理能力,增强学生素质能力,形成了一批第二课堂红色育人品牌。做到以专业建设为纽带,植入红色文化,以职业素质课程为基础,嵌入红色文化,以实习实训为载体,浸润红色文化,以职业技能展示为抓手,感悟红色文化,系统强化学生的认同感。
5.实施“竞赛引领工程”构建“国家级—省级—学校”三级技能竞赛工作体系,常态化推进技能竞赛工作,在学生中营造“科教兴国、强国有我”的良好氛围。组织学生参加职业生涯规划大赛和“挑战杯”“创青春”“互联网+”双创大赛,着力提升学生双创意识与能力。自2022年9月份以来,学生参加国家级、省级各类赛事获奖次数达200多次,其中获得金奖38次,银奖73次。通过参加不同类型的比赛,以赛促学、以赛代训,不断提升学生的综合技能,将“为党育人、为国育才”的使命切切实实落实到行动上。
三.成效及推广价值
(一)主要成效
1. 系统构建了红色文化育人体系内涵
围绕高职院校办学规律和技术技能型人才培养规律,通过将红色文化融入教育教学全过程、“星青年”特色人才培养各环节,形成了包含体制机制建设、理论研究、课程建设、阵地载体创建、社会实践锻炼等系统、完善的红色文化育人体系。
2.有效创建了红色文化的育人模式和品牌
立足习近平总书记关于青年成长的重要指示、时代新人铸魂工程的精神要求和“星青年”人才培养的目标,通过深入挖掘红色文化的时代内涵和教育价值,创新教育方式和传播手段,打造出符合时代特点、具有强大育人功能的育人模式和一批铸魂育人的品牌。
3.极大提升了“星青年”思想政治素质和社会责任感
通过红色文化教育的深入探究和生动实践,厚重了“星青年”的人生底色,在创建文化育人特色的同时,增强了“星青年”的理想信念、爱党爱国、责任担当、艰苦奋斗等精神,以红色基因引领学生树立远大理想、培育高尚道德、锤炼强国本领、锻造坚强意志,让他们树立自信人生,立志成为能工巧匠。
4.产出一批育人成果,产生广泛社会影响学校独创的“星青年”红色人才培养模式获得省级教学成果二等奖,各类大赛硕果累累。“星青年”在省级以上大赛中获奖200多项,其中国家级大赛获奖22项。近年来,学校为社会输送人才两万余人,近四千名优秀学子成功创业或成为企事业单位骨干,毕业生年平均就业率达98.5%以上。一大批“星青年”优秀学子和事业成功的企业管理者,很多人被评为“创业标兵”“岗位技术标兵”“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代言人”、道德模范等。中央电视台、《光明日报》《中国教育报》《中国青年报》、人民网、新华网等20多家主流媒体多次进行了报道。
(二)价值点
1.党建引领的红色文化育人,在时代新人培养的历史背景、政治背景、时代背景下,聚焦培养堪负民族复兴大任的时代新人,从历史视野、未来眼光及当下实际中,形成全面着眼、系统谋划、顶层设计、循序渐进的红色文化育人范式。
2.党建引领的红色文化育人,富有体系性、时代性、创新性,把握和遵循思想政治工作应势而动、因时而变、因事而为的规律,在继承传统、与时俱进中求变、求新、求实,具有较强的针对性和实效性。
3.党建引领的红色文化育人,通过挖掘、整合、融入、联动,广泛利用国内外红色资源和借助专家智慧,积极创建平台载体和运用新一代信息技术,为传承红色基因提供有力保障和支撑。
先后获全国大学生英语竞赛一等奖,全国应用型人才综合技能大赛一等奖,全国高校数字艺术设计大赛二等奖,“志在蓝天”国际航空人才推介大赛第二名,安徽省职业技能大赛一、二等奖,安徽省“互联网+”大学生创新创业大赛银奖,合肥市大学生职业生涯设计暨创新创业大赛金奖等多项荣誉。在2024年省大学生职业生涯规划大赛中,两个赛道各获一个一等奖,在全国大学生职业规划大赛总决赛中勇夺银奖,人才培养质量得到了社会高度认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