栏目

学校要闻

安徽省高等职业院校(商科)创新创业联盟获多方力挺

2016-03-22





 
       由安徽财贸职业学院、安徽绿海商务职业学院、安徽工商职业学院、徽商职业学院、合肥科技职业学院五家安徽高职院校联合发起的安徽省高等职业院校(商科)创新创业联盟,甫一成立就受到社会各界广泛关注和支持。

       大师引领 夯实内涵

       多位双创领域的大师、名家莅临指导,为联盟的发展指明方向,提出希望,表示支持。创新创业委员会创新创业基地、新三板加速器基地主任雷虹说, “一个好汉三个帮”,资金、智慧和资源是创新创业重要的三个“帮”。联盟的创业者将来创业在需要“帮”的时候,双创委会积极组织相关人员来到安徽、来到联盟助力大家,希望联盟的创业者都能书写出美好、精彩的创业故事。

       《民富论》作者、创业学奠基人、创业智库理事长、清华大学创业教育项目核心专家、经济学家理事会创业经济研究所所长、就业与创业促进会创业专委会主任委员、“大学生创业大讲堂”首席专家赵延忱在联盟成立大会上发表专家言论。他说,联盟的成立恰逢其时,意义重大,前途光明。创业智库、清华大学创业教育项目中心、经济学家理事会创业经济研究所及就业与创业促进会创业专委会将与联盟深度合作,大力支持、帮助联盟发展,协同各联盟院校编写双创教材、指导专业建设、提供师资培训资源、共建PTC公园,促进项目孵化,催生双创人才,培育新兴企业,共铸品牌联盟。

       平台高端 资源广聚

       联盟聘请了27位专家作为首批培训导师,他们来自高教界、企业界、培训公司、商学院、风投机构、上市公司、政府双创职能部门、双创大赛专家委员会等,具有丰富的指导经验和丰硕的研究成果,将在双创师资培训、双创理论研究及课题申报、项目设计与评审、创业投资风险评估、创业实战训练、创业政策引导、孵化器及创客空间设计建设等方面发挥重要作用。

       联盟还与近30家企业建立了战略合作伙伴关系。这些企业来自互联网、微信、金融理财、国贸、智能科技、信息科技、现代农业和服务业等多个领域。联盟和企业双方将在大学生创新创业项目与推广、创新创业科研课题研究、专业技能培训、创新创业项目孵化与投资、成立创新创业专项基金及组建创新创业经济实体、共建创新创业实训室及体验中心等方面资源共享,深度合作,互动双赢,提高大学生创新创业理论和实践水平,不断探索创新创业教育、孵化新途径,建立联盟与院校、企业创新创业合作发展新机制。

       做实双创 精准扶贫

       据联盟常务理事长、安徽省当代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研究中心主任、安徽绿海商务职业学院董事长陈孝云介绍,下一步,联盟将紧密团结省内外高职院校、科研院所和企事业单位,构建面向广大青年的服务性运营机构,为联盟学校学生提供标准化创业平台,使广大青年大学生能在学中创,创中学;适应新形势新要求,落实立德树人根本任务,建立协同育人新机制,把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融入创新创业教育,将“一融双创”融入教育教学全过程,使青年学生自觉地把个人命运和命运、创新创业梦和梦紧密联系在一起;搭建创新创业教育实践与交流平台,联盟成员协同开展双创课题研究、创业导师培养、创新创业论坛及创新创业项目孵化等活动,做到人才、项目、资金、孵化、研发、政策扶持等无缝对接。实现联盟体内优质资源的开放共享,创新创业要素的整合;研究探索当代青年人才培养模式,成立“星青年”创业领袖商学院,开展创新创业教育和各种技能培训。联盟成员院校将共同探索把学生培养成为具有社会责任感、创新精神、实践能力的新一代青年学子;设立创新创业发展基金,扶持大学生创新创业计划项目。联盟将夯实内涵,创新教育,关注民生,为教育精准扶贫作出贡献。

       创新创业教育的本质是育人,培养学生创新理念、创新思维、创新素质和创业实践能力,为实施创新驱动发展战略服务,也是深化高等教育教学改革、落实以创业带动就业的时代要求。绿海学院2013级毕业生尹晨回家承包了500亩荒地,发展生态农业,由于坚持正确的价值观、修身乐业,乐于助人,行孝积德,被淮南市委评为核心价值观代言人、优秀创业标兵。“星青年”代表王钰清在校经过专业的训练,毕业三年就创办起自己的企业培训公司,对合肥一家年产值多年停滞在8000万元的企业导入新理念、新思维、新模式,整合全国平台资源,让这家企业在短短三年内业绩上升到17亿的年销售额。学院在校生王浩哲,在年前合肥市举办的大学生职业生涯规划暨创新创业大赛上荣获金奖。作为联盟轮值主席单位,安徽绿海商务职业学院将进一步总结人才培养经验,联合各成员院校探索、打造、推行“星青年”创新创业型人才培养模式,新时代的“小马云”将不断涌现。

       安徽省高等职业院校(商科)创新创业联盟,将深化创新创业教育改革作为推进高等教育综合改革的突破口,积极推动高职院校创新人才培养机制,构建了创新、创业、孵化一体化支撑体系,将在校大学生创新创业潜力转化为落实创新驱动发展战略的动力,必将在合肥乃至安徽适应新常态、落实新定位、迈向新目标的进程中作出重要贡献。(文/袁芳)
 

分享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