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来到安徽绿海商务职业学院官方网站!
教育部统招全日制普通高等院校

校训:海纳百川   经世致用

使命:成就一学生 幸福一家庭

安徽绿海商务职业学院传承践行中华优秀传统文化教育管理案例

发布日期:2018-07-16 浏览次数:15465

编者按:近年来,安徽绿海商务学院以立德树人为根本,以培养能担负民族复兴重任的时代“星青年”为己任,大力弘扬中华优秀传统文化,深入践行中华优秀传统文化创造性传承和创新性发展,在丰富多彩的文化育人实践中,积累了经验,取得了实效。学院文化传承与创建的实践和经验被行政学院评选为中华优秀传统文化教育管理典型案例,吸纳为教育部“式管理”课题研究成果名录。

一、 实施中华优秀传统文化教育管理的缘起和宗旨
     (一)缘起。文化是民族的血脉,是人民的精神家园。文化自信是更基本、更深层、更持久的力量。中华文化独一无二的理念、智慧、气度、神韵,增强了人民和中华民族内心深处的自信心和自豪感。党的十八大以来,习近平总书记多次强调要传承和弘扬中华优秀传统文化。他指出,“优秀传统文化可以说是中华民族永远不能离别的精神家园。”认为中华文化中包含着许多为人类所共同遵循的普遍性的生存智慧。强调老子、孔子、墨子、孟子、庄子等诸子百家学说中包含了许多正确反映人与人、人与社会、人与自然和谐生存发展规律的真理性认识,这些思想“思考和表达了人类生存与发展的根本问题,其智慧光芒穿透历史,思想价值跨越时空,历久弥新,成为人类共有的精神财富”。
      习近平总书记强调指出,要“努力实现传统文化的创造性转化、创新性发展,使之与现实文化相融相通,共同服务以文化人的时代任务”。对优秀传统文化如何 “创造性转化、创新性发展”是高校必须要研究的重大课题。
       办公厅、办公厅印发了《关于实施中华优秀传统文化传承发展工程的意见》,强调要围绕立德树人根本任务,遵循学生认知规律和教育教学规律,把中华优秀传统文化全方位融入思想道德教育、文化知识教育、艺术体育教育、社会实践教育各环节,贯穿于教育各领域。推动高校开设中华优秀传统文化必修课,在哲学社会科学及相关学科专业和课程中增加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内容。这为高等教育改革创新,加强思想政治教育、文化建设、立德树人指明方向,提出新要求。   
     (二)宗旨。安徽绿海商务职业学院自办学以来,确立了以创办式、现代化、国际性、技能型高水平大学为“一体”、以弘扬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培育创新创业为“两翼”的发展战略。学院始终坚持以強基固本、立德树人为宗旨,以“六个结合”为抓手,即与理想信念教育相结合,与弘扬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相结合,与学习革命史相结合,与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学相结合,与师德师风建设相结合,与大学生成长成才相结合,全面协调推进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培育和践行,形成了全方位、立体式的培育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强大合力和长效机制。将中华优秀传统文化融入教育教学全过程,全面提高师生的思想道德素质和人文素养,致力培养德才兼备的时代“星青年”。
二、 实施中华优秀传统文化教育管理的模式与举措
        习近平总书记指出:将中华优秀传统文化融入教育教学全过程,是引领大学生筑牢信仰之基,补足精神之钙,把稳思想之舵的重要抓手。安徽绿海商务职业学院坚持弘扬和传承中华优秀传统文化,本着“全员覆盖、全面融入、全程递进”的原则,并将其融入到教育教学全过程。
    (一)开展相对稳定的理论学习
       1、面向教职员工的理论学习。
       学院自成立以来,每周四下午开展全院教职工学习会。学习内容包括:学院文化、管理制度、传统文化经典诵读等。其中经典诵读是每次学习会的规定内容,长期进行,雷打不动。此项活动颇具创意,深受广大教职员工的肯定和支持,业已制度化、常态化。值得一提的是,传统文化经典学习、诵读,是“礼敬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系列活动在教职员工中的延伸,是绿海学院校园建设的一道靓丽的风景线,其教育品牌效应不断彰显。
       选派思政部、国学社的指导教师到南京诚明书院学习培训,并将该书院作为“安徽绿海商务职业学院中华优秀传统文化教育基地” 、“安徽绿海商务职业学院中华优秀传统文化师资培训基地”。学院依托中华优秀传统文化教育基地,依靠诚明书院专家指导,进一步加強校园文化创建和教育教学改革,以文化人,立德树人。
       举办关公文化研讨会,探讨关公文化内涵的现实教育意义。在孔子圣像落成典礼时,举办“儒家文化的教育价值”研讨会,探索儒家文化的现实教育作用。
       2、面向学生的理论学习。
    (1)课堂教学。课堂教学是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主渠道,首先解决的是学生对传统文化知识、思想和理论的系统把握,解决认同问题。具体的措施是完善高职人才培养方案,将传统文化课程化,纳入教学体系。开设传统文化系列选修课程,比如:传统文化与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讲座、传统文化漫谈以及传统文化讲座等课程,学院董事长陈孝云亲自主持编写《儒家经典选读》,作为校本教材。开设“传统文化与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中华传统文化讲座”相关选修课。同时将《大学》、《孝经》、《弟子规》等作为选修课,有的放矢的融入到教学全过程之中。特别是传统文化与思政教育教学的同步拓展,有效贯彻了“课程思政”的精神,既实现了传统文化与思政的良性互动,又提升了思政教育教学的感染力、亲和力和时效性。
    (2)第二课堂。开展内容丰富、形式多样的辅助教学活动,开辟第二课堂,达到潜移默化、润物细无声的效果。主要形式有:论坛、专题讲座、演讲和读书日活动等。每个月举办一次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研讨会、论坛等。“弘毅国学社”聚集了学院一批传统文化爱好者,在基础教学部和思政部的指导老师组织指导下,每周定时开展一次雅集活动,大家共同学习探讨国学经典,让中华优秀传统文化惠及更多志同道合的人。
多年来,一直坚持开展“礼敬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系列活动,开设传统文化大讲堂,邀请国学专家作报告。每一届大一新生入学后,都要聆听一场“百善孝为先”的主题报告,以唤醒学生的孝心,以此激发责任心、进取心和感恩心。
        学院“江淮国学大讲堂”先后邀请北京大学国际关系学院教授、十八大三中全会报告起草人、中南海培训中心客座教授李茂春,教育部直属哲学社会科学管理创新研究中心主任、南开大学企业文化研究中心主任、华商书院首席培训导师齐善鸿教授,政法大学方尔加教授等担纲主讲。
      如今,“江淮国学大讲堂”已经成为学院文化建设的重要平台和合肥市城市文化建设的靓丽名片,得到了安徽省委宣传部的充分肯定和高度赞誉。作为地方知名文化品牌,在弘扬中华文化、传承国学精粹、服务立德树人、提升城市品位等方面正在发挥越来越重要的教育、引领和辐射作用。
       此外,本学期推出了《微国学·每日一句》栏目。在学院董事长、党政领导的关怀、指导下,教务处、宣传处、网络中心、思政部通力协作,《微国学· 每日一句》同时由校园广播播出和网站发布,成为弘扬传统文化,彰显绿海特色的有力举措。
      (二)三个层面的社会实践
        1、班级文化实践
        主题班会。各个系部根据自身专业的特点,不定期开展以关公文化、孝悌之道、工匠精神等传统文化元素为主题的班会。有课堂演讲、辩论和黑板报比赛等形式。深受学生喜爱,充分发挥传统文化的化育作用。
        2、校园文化实践
    (1)开展经典诵读活动。每周升旗仪式上,师生 齐声诵读“大学之道,在明明德,在亲民,在止于至善……”,场面宏大,气势恢宏,千人齐诵的声音,中华5000年文化的沉淀在此翻腾,千年文字的力量,激荡每个人的心房,圣贤的思想、智慧启迪着师生的心灵。一时间,在这书香弥漫的校园里,师生共同感受经典,领悟人生。
     (2)开展“日行一善”、“与圣贤为友,同经典同行”、“十大孝星评比”、“幸福校园建设”等活动,让全院师生从小事做起,从自身能做的事做起,修身养性。
     (3)学院建设“六艺堂”,即茶艺室、国学社、礼乐堂、书艺堂、形体房以及大学生创新创业项目路演厅,丰富学生的课余生活,在第二课堂中感受中华优秀文化的魅力,多渠道接受传统文化的浸润。
    (4)开展“中华民族传统美德与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征文、传统文化经典诵读比赛节目展演等活动。
       3、社会实践
       社会实践在高职院校学生传承和践行传统文化的过程中发挥着不可或缺的重要作用,既是理论教育教学的出发点和归宿,也是内化素质的中介。
       青年志愿者协会是院团委组织下的一个志愿服务社会的公益团体。近年以来,积极参与社会公益活动。组织全院团员青年开展了“学习雷锋活动周”活动,弘扬敬老爱老精神、去敬老院慰问老人;积极配合合肥市中博会的召开,在全院范围内开展“迎中博,告别陋习,文明出行”;自发组织小分队在明珠广场周边开展文明礼仪宣传活动以及治安执勤活动;每到周末便举办“安全出行”活动,积极组织青年学生参加无偿献血活动,累计献血超过20万毫升;积极参与了安徽省与企业合作会议志愿者服务工作等。
志愿服务活动经常开展、参与面广、形式多样、社会效果显著。向贫困小学捐书达4000多本,此项活动广受好评,在《新安晚报》、《新闻110》等媒体都有报道。我院青年学生积极发起了为合肥福利院的孩子们捐款捐物活动,此活动在合肥电视台《逛街920》栏目报道。
       我院志愿者协会将志愿服务与社会需要相结合,组织青年志愿者进社区、进农村、进基层,参加重大活动的服务工作,打造学院志愿服务品牌。连续多年开展青年志愿者赴敬老院慰问老人活动、暑期开展“三下乡”社会实践活动以及大手牵小手点亮微心愿等形式活动。学院志愿者团队的身影活跃于上海世博会、百花金鸡电影节、全国两会、全国体育大会、中博会、会商大会、世界制造业大会等全国性、国际性重大活动的舞台,而且多次作为我省唯一的高职院校志愿团队受邀参与服务并获得表彰奖励,成功铸就了一个代号为绿海“星青年”的志愿服务品牌。这些“日行一善”的社会实践,一律纳入学分制管理,有力引导和促进学生身体力行、知行合一,在“内化于心”的基础上切实“外化于行”。 通过各类志愿服务活动培养了学生的志愿服务精神,增强了学生的社会责任意识,提高了志愿者服务水平。
      (三)依托新媒体,实现线上线下同频共振
        新媒体具有受众范围广、传播速度快等特点。一直以来,学院在QQ、微信、微博等近年来学生喜爱的社交软件平台上,通过通俗易懂、生动活泼、符合年轻人口味的电影、视频、电子文献等形式,对学生进行传统文化教育,收到了事半功倍的良好成效。中华传统文化中蕴藏着丰富资源,我们结合当今高校学生的思想状况和心智特点,跟上时代节奏,采用灵活高效的形式对学生开展教育工作,以达到培养政治素质过硬、人格高尚、符合时代要求的高素质人才。这种不同于传统课堂的教学方式,使中华传统文化不再是枯燥简单的文字描述,而是生动的动态画面描述。丰富的信息,多彩的演绎,增加了学生之间、师生之间的互动性,拓展课堂,提升效果。
三、 实施中华优秀传统文化教育管理所产生的成效
    (一)校园传统文化品牌建设业已形成。
       1、成立安徽省当代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研究中心
       学院发起成立了安徽省当代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研究中心,学院董事长陈孝云任研究中心主任。主要致力于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的理论宣讲,学术研究、出版发行和成果推广,打造培育和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综合平台,指导和推动全省和学院自身的培育和践行工作。
       “培育和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是当代精神的集中体现,凝结着全体人民共同的价值追求。”“基于此,一方面开展关于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与传统文化的关系研究,一方面开设“传统文化与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讲座等课程,以科研促进教学,以教学带动科研,从而提高传统文化对大学生人文素质的涵养作用。
        侯庆双老师主动探索、深入研究,将传统文化有的放矢地融入高校思政教育教学之中,除参与《星青年国学教程:儒家经典选读》的编撰之外,发表《说服性传播论视域下高校思想政治教育效果初探——以<弟子规>与当代大学生德育的问卷调查为例》等多篇学术论文。
     (二)人际关系更加和谐,校园风气显著改善。
       1、人际关系更加和谐。 我院在管理体制上不仅有院党委、院行政,而且有董事会,三驾马车怎样驱驰,如何协调好董事长、党委书记、院长三者关系,关系到学院的整体工作,由于他们深受优秀传统文化的影响,知晓“其身正,不令而行;其身不正,虽令不从” 的道理,能做到相互尊重,“和而不同”。系部处室既分工明确,职责分明,又互相配合,协调有序,遵循“己所不欲,勿施于人”的忠恕之道。正是在这样机制下,我院教职工及学生在处理人际关系时把握了四个原则:一是平等待人。人的职务有高低,年龄有大小,贡献有多寡,资历有深浅,职业有差异,但人的人格是平等的,与人交往中不搞亲疏贵贱,爱有差等,而是一视同仁,换位思考,尊重他人。二是诚信待人。在与他人交往中既真诚,又守信,待人接物真心实意,不口是心非,不表里不一,不言行相悖,正因为大家以诚待人,以信相处,相互间理解、信任、支持,从而形成了良好的人际氛围。三是宽容待人。既严于律己,善于“自省”,不断加强自身修养,提升自己的文明素质;又宽以待人,在与人相处时与人为善,宽容大度,对他人的缺点,采取谅解态度,求同存异,不咄咄逼人,尖酸刻薄。四是乐于助人。在工作和生活中,人总会遇到这样或那样大小不同的困难,每个人都有一种助人为乐的心胸,尽力给他人以精神、物质、信念、方法、体力上的帮扶,形成了和谐的人际关系。
       2、思政教育更加有效。习近平总书记指出:“传统文化博大精深,学习和掌握其中的各种思想精华,对树立正确的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很有益处。”高校思想政治教育就是要教育学生树立坚定的理想信念,勇于担当历史使命和社会责任,为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梦而学知识,学本领。而现在的大学生,独生子女居多,成长环境比较顺利,不少人缺少艰苦奋斗精神和坚韧不拔的意志,针对这一现实,在讲授思想政治理论课时,将传统文化中 “天行健,君子以自强不息”,“士不可以不弘毅,任重而道远”,“富贵不能淫、贫贱不能移、威武不能屈”,“为天地立心,为生民立命,为往圣继绝学,为万世开太平”,等古训贯穿其中,不但解说了古人如何立志成才,展示古圣先贤的人生态度和思想境界,也使学生在欣赏优秀传统文化中受到潜移默化的影响。在讲授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时,将优秀传统文化中古圣先贤如何修身律己,奉献社会、奉献且成就自身向同学宣传,也将与此关联的名言警句向学生进行讲解演绎,使同学们深受教育。正是将优秀传统文化融入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学中,使之更加入耳、入眼、入脑,切实增强了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学的实效性。有学生说,原以为思想政治理论课只是空洞说教,没想到如此有血有肉,有根有据,有源头有活水。
       3、校园文化更加丰富。《三字经》里说,“昔孟母,择邻处”,孟子的母亲为了使孩子拥有良好的教育环境,煞费苦心,两迁三地,最终成就了一代亚圣——孟子。这说明环境在教育中是非常重要的,同理,高校课堂外的环境和氛围也会影响学生人文素养的形成。校园文化是学校教育不可缺少的重要组成部分,校园文化建设对丰富大学生的精神文化生活,培养其高尚的道德情操是极为重要的。安徽绿海商务职业学院文化氛围十分浓厚,尤其是优秀传统文化非常丰富。“海纳百川,经世致用”是学校的校训,“成就一学生,幸福一家庭” 是学校的办学理念。
       在校园里有序地布置着忠义文化、仁爱文化、孝悌文化、六艺文化、红色文化、双创文化……徜徉在校园里,犹如置身于一个巨大的文化广场。当你站立这些圣贤名人的雕像前,会深感儒家文化的精深,一种仁爱之心会犹然而生;孔子提出仁者爱人的道德规范,并赋予“泛爱众”普遍性的理性品格和准则。主张“己所不欲,勿施于人”;孟子追求“内圣外王”,塑造理想人格。若想达到“内圣”,仅仅具备仁、义、礼、智、信、诚等道德品质还不够,他还必须有相应的能力和知识。否则,仅有道德品质而没有知识、能力,还是无法达到“外王”的。所以,既做到了“内圣”又做到了“外王”,这才是儒家最高的理想人格。
       在校园文化建设中,传承传统文化中的“内圣外王”的理想人格,有利于克服大学生的冷漠和浮躁,重建人文价值关怀和理想,提高大学生的道德修养和综合素质。对孝悌文化的张扬,有利于师生孝敬父母,关爱弟兄,由此衍发出爱人、爱家、爱群、爱天下、爱天、爱地诸种充满爱的观念。昭示人们无论做事处人都应充满爱心。忠义文化旨在宏扬传统文化的“忠”“ 义” 精 神。“忠” 含蕴着责任,忠于职守,爱岗敬业,尽职尽责,鞠躬尽瘁;“义” 包含着利他,重义轻利,见义勇为。对忠义文化的正确理解和合理扬弃,激励了全院师生为实现绿海梦,在董事会、院党委和院行政的正确领导下心往一处想,劲朝一处使,办成了以前难以办成的大事、要事。
       在六艺馆里,将教、学、做、行、思、创融为一体,不仅使学生优美了形体,提升了气质,也学到了书法、茶道、礼乐、得到了全面发展。在红色文化园,使师生接受了爱国主义教育,通过对党的创始人、革命先烈、仁人志士、科学精英事迹的了解,知晓中华民族从古至今就有爱祖国的优良传统,历来倡导关心社稷,维护独立,报效祖国的优秀品格。使师生树立了“国而后家,公而后私”,个人利益服从于和民族利益的爱国精神。有传统文化气息的良好校园环境可以对师生起到“春风化雨润无声”的激励作用。
        4、学生行为更加健康。培养德智体美全面发展的社会主义建设者和接班人是高等职业院校的使命,如能在培养过程中融入优秀传统文化,会对学生行为产生良好效果。我院在培养过程中,注意向学生宣讲“和以处众,宽以接下,恕以待人”,“恭则不侮,宽则得众,信则人任焉,敏则有功,惠则足以使人” 观念,教育学生树立正确的交友观念,养成关爱他人、忠信不欺、修身、克己、重感情、讲德义的传统美德。宣讲“国尚礼则国昌,家尚礼则家大,身尚礼则身泰” 思想,促使学生尊重他人,言行文雅,表里一致。通过传统文化中“首孝悌”的学习使学生懂得孝敬父母,关爱兄弟姐妹,做一个感恩回报的人。传授“先天下之忧而忧,后天下之乐而乐”,“天下兴亡,匹夫有责”观念增强学生的社会责任感和历史使命感。通过“诚者,天之道也;诚之者,人之道也” 的学习,让学生接受“诚”的教育,使之在日常学习和生活中真诚待人,真诚待事,做一个诚实守信之人。通过对“天行健,君子以自强不息” 的理解,使学生胸怀浩然之气,昂扬奋发,锐意进取。
       正是在优秀传统文化的熏陶下,我院学生奋力拼搏者多了,认为专科生也有广阔舞台,可以成为优秀工匠;讲诚信者多了,在学习考试中,自愿倡导诚信考试,书写诚信承诺书;尽孝者多了,不少学生为父母分担劳务,关心父母身心健康;学生之间形成了讲理想、讲进取、讲孝悌、讲责任、讲学习的健康氛围。
        四、 “大家长”在优秀传统文化教育管理中的关键作用
        俗话说:火车跑得快,全靠车头带。民办高职院校的负责人——董事长,如同企业一样,在高职院校中华优秀传统文化建设中,“大家长”的治校理念和能力,在其中发挥着关键性的引领、示范和推动作用。
        其一,“大家长”所主持构建的学院核心价值文化。
       不谋万世者,不足谋一时;不谋全局者,不足谋一域。辩证法的基本原理告诉我们,解决问题不能头疼医头,脚痛医脚,而是要站在全局的高度,整体把握。毋庸置疑,“大家长”在其间发挥着举足轻重的核心作用。
       其二,“大家长”所主持构建的学院特色文化。
       开展中华优秀传统文化教育,领导者主要是把握方向,严守主流意识形态阵地。从德育角度看,“大家长”的言行操守、思想境界、人格魅力的影响不容轻忽,“大家长”可以发挥以下两个方面作用:
       1.向内: 以“君子慎独”“省察克治”“反求诸己”,提高自我修养
孟子认为,人生而有“恻隐之心、羞恶之心、辞让之心、是非之心”等四心(良心),但要接受教育、自我反省,才能找回流浪的良心。传统教育强调自我修养的重要性,要“吾日三省吾身”,“为人谋而不忠乎?与朋友交而不信乎?传不习乎”。倡导道德主体在完善自身中发挥出能动作用,学思并重,慎独自律,积善成德。传统德育方法从良心的自觉入手,揭示了德育要靠主体自我修养的根本。因此,传统德育的自我修养方法至今依然是提高德育有效性的重要手段和根本途径。
       2. 向外:以“上所施,下所效”“身教胜于言教”,发挥榜样示范作用
道德是被感染而不是被教导的,“以德服人者,心悦诚服也”,榜样的力量是无穷的。“其身正,不令而行”,教育者以身作则或以他的高尚思想、模范行为和卓越成就影响受教育者,对教育者施以人格感召的影响,可促其形成所预期的道德观念、价值观念。传统教育十分重视父母、师者“上所施,下所效”“身教胜于言教”的榜样示范作用。子曰,“三人行必有我师焉。择其善者而从之,其不善者而改之”。范晔认为,“以身教者从,以言教者讼”。学生对教育者人格的接受和认同,是有效开展德育的基础,教育者的人格魅力是受教育者感受正确思想、走出价值混乱的保证。“大家长”奉行“自利利他,献身教育”,发挥着隐形和显性的管理效应。
       其三,“践履习行”“知行合一”,引领和助推学院文化建设。
       理想信念是一个思想认识问题,更是一个实践问题,最终要在实践中完成。清初思想家颜元,将习行作为求知途径时接触到了认识以实践为基础的问题,提出“习行”与“践履”,认为“用力于讲读者一二,加功于习行者八九”。传统教育重视道德践履,在“听其言”的同时,还要“观其行”,促进其在反复的实践中形成行为习惯,达到“知行合一”。 “大家长”在学院的文化建设中发挥着文化铺路、上行下效的作用,“说我所做,做我所说”,从而达到 “上下同欲者胜”的境界。
      “从成立之日起,既是先进文化的积极引领者和践行者,又是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忠实传承者和弘扬者。当代人和人民应该而且一定能够担负起新的文化使命,在实践创造中进行文化创造,在历史进步中实现文化进步”。作为高职院校,绿海学院以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为引领,深入挖掘中华优秀传统文化蕴含的思想观念、人文精神、道德规范,结合时代要求继承创新,推动优秀传统文化在高职的创新性发展和创造性转化,让中华文化展现出永久魅力和时代风采,也必将在培养能担负民族复兴的时代新人的教育实践中发挥重要作用。
    (撰稿:行政学院承接教育部“式管理”课题绿海学院工作小组   审稿:张以亭)